刘伟
周志明
内容提要: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趋势使得世界各国越来越青睐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育的教育成本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将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提供了现实可能。于是推行远程开放教育就成为一种世界化的潮流。、
本文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征“学生学习以人体化学习为主,老师与学生呈准分离状态”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小组协同学习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软较好的切入点。
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以下原因,学习小组已经成为开放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其一是因为开放教育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因而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是呈准分离状态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摆脱孤立无援的境况,便企求得到他人的帮助,于是组成学习小组不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形式;其二,开放教育的教学较之传统教育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一方面当某个学生教学教务信息不了解时,于是就可以依赖学习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另一方面当小组成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判定是否正确,无法独立解决时,也可以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其三,远程开放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而人又是社会化的人,人以群分,于是自然而然地结合成不同的群体。正因为如此,学习群体的组建和形式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学习群体到底有何种功能与作用,如何组成学习群体,如何给学习群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这些都是开放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小组协同学习的功能与作用
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一样,小组协同学习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学习群体能满足小组成员的各种需要。首先是满足求知的需要,在学习小组中展开的讨论或争论有助于理解所学的知识,解决难题。实践证明,同学之间的这种讨论和争论,比老师和教材所能给予的指导往往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更透彻的理解。除此之外,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形成还能满足成人学生之间的友谊、互助、情感、成就等的需要。
2、 学习群体能较好地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目标。学习小组虽然多数属非正式群体,但也有一定的组织目标,这就是通过团结同学,互助学习,使其成员最终完成学业。它要求目标非常具体、直接,如学好某门课程,或使成员某学期的各科成绩达到何种水平。目标确定之后,势必约束小组全体成员都为此而共同努力,因为这一方面涉及到群体的集体荣誉,另一方面这也是每个成员的共同目标。
学习群体能相互提携,共同进步。首先各位成员在学习小组中得到学习上的帮助,既体现在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也体现在小组内的讨论、甚至争论而相互得到的种种启发。不仅接受帮助的同学能得到满足,而且给予帮助的同学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除此而外,这种互助还既包括帮助那些因事误课的同学记笔记、整理要点,帮助领教材或资料,也表现在对有的同学遇到个人或家庭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3、 学习群体能相互激励。根据激励原理,每个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在远程开放学习中,个人完全独立自主学习,就不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来自他人的直接激励,在诸多困难面前会使相当数量的学生半途而
,而在学习小组中,通过把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精神作为参照对比,就容易产生一种压力,从而激发出学习热情,尤其是激发出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来。我们知道学习小组中的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之分。当取得好的成绩,学习有新起色时,即会得到小组成员的赞扬、羡慕,从而使被赞扬、羡慕者感到极大的满足,产生正激励效应,;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成员则会感到有压力,觉得没面子,尤其在有良好学习风气的学习小组中,这种压力更大。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只有勤奋学习,知难而进才有避免所不希望的刺激。当小组成员的相似性很强(各方面条件无大的差别)的时候,负激励效应往往会使落后者产生迎头赶上的冲动,于是整个小组携手并进,产生出共同达到胜利彼岸的信心和勇气。
小组协同学习的形成与巩固
学习小组的形成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班级内的正式群体。即学生注册报到之后,辅导老师依据学生居住的地址、职业、业余爱好等因素编组。另一种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通常情况是学校开学后约一个月时间内辅导老师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学生通过多次的接触,依据各自的兴趣、爱好,或是相同的职业、经历等因素,自发组成诸如以居住地接近的地缘群体,以职业相同的业缘群体和以爱好一致的志缘群体等。根据我们的体会,这种群体因其属自愿结合,所以也更为牢固。
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群体,组建时都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考虑学习小组的规模,通常以3——5人为佳,少了起不到相互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大了群体各位成员之间的沟通了解机会减少,而且因为内部人员关系复杂,容易形成小派别,影响内聚力。二是要考虑小组成员的相似性和互补性。相似是人们相互吸引的重要原因,人们通常总是喜欢与自己相似或相近的人接近,这就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由于有大致相同的态度、信仰、兴趣、爱好,所以同一类型的人容易走到一块来。别外就是群体还要讲究互补性,这其中既有物质上的互补,也有精神上的互补。比如有的同学家里有较为宽敞的房子、电脑上网条件等学习环境,可以给群体提供活动的场所。有的则有较为聪明的头脑,可以在学习、智力上支援他人。三是要选好学习小组的领头人。无论是辅导老师指定,还是小组成员选举,都要充分考虑其在群体中有无号召力和凝聚力,通常应在能力、年龄、阅历等方面着眼。叭有这样,才能选出一个难令小组全体成员信任、有号召力、向心力的领头人。
实践证明,学习小组的巩固主要取决于小组的效能,如果小组活动了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的效能,对于全体成员而言,没有多少收获,这样的小组便会自行夭折,或者徒有其名,形同虚设,没有存在的价值。学习小组效能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假如某个群体的带头组织能力强、专业水平较高,而且又乐于奉献,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这样的群体一般就能巩固。其次,小组的兴衰成败还取决于小组的活动记划是否科学合理,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使参与者感到参加学习小组是物有所值,从而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
小组协同学习有效条件的创设与保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小组协同学习的部分成员也由面对面交互转而成为网络上交互,这主要是通过INTERNET中的BBS、E—MAIL等方式进行交互。交互的方式多为单向、异步,他们更多的是上网查询已存在的信息,或者提供信息和数据,少数也有通过聊天室进行交互的。无论是面对面的协同,还是网络上的交互,,如何提高其效能,我们认为如下几个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第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基于网络的这种缺乏制度性压力的协同学习环境中,和谐的学习气氛的形成是保证传播关系建立和长久保持的首要条件。
在群交往的过程中,许多成员都会乐意地向其他的成员表达合作学习的心愿,而当他们一旦建立起传播关系共同分享信息时,每个参与协同学习的学生都应尽力提供使对方满意的信息,使对方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每个成员提供给别人的信息也应尽量保持它的真实可靠性,一般来说,在提供自己没有获得经过证实的信息进要给对方进行商讨和提醒。
和谐的协同学习环境的形成使得异地的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相信赖的感觉,使学生感到与对方交流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从而减少对新环境的不信任感。
第二、求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网络异步协同学习环境中,所有参与协同学习的同学所具有的社会阅历和交互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在线交互。参与者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交互学习的双方对某一事物或事件有共同的认识、相似的态度,特别是当他们有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时,他们对同一事物、观念就能够产生合拍、共鸣,交互的内容也能使协同双方都感兴趣。实践证明相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上都具有相类似的学习生涯、知识水平和学习志向。而且将来的职业选择也迫使他们都要对相同知识产生渴望,形成共同讨论的话题。
第三、要有灵活自由的讨论话题。成员之间能够在自己学习领域内自由地选择讨论话题是保持小组协同学习有效进行的根本要求。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讨论的主题限制过多,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新鲜信息的交流,会导致学生讨论积极性的降低,因此要保证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就必须体现出学生对信息的需要,最主要的是与学习的终极目标有密切关系,小组成员都会乐意地对其他人的要求作出积极的响应。
第四、要有兼顾他人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协同学习小组的是为了获得对方提供的信息,彼此从对方那里学到一些东西,使交互双方都得到一定的帮助,那么学习者必须为此设计出一个适度的合作目。另一方面,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和自己通过协同学习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而且还包括和自己协作的其他同学也还到了相同的目标时,他自己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为此,小组成员应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等要素,协商出一个适度的合作目标。
小组协同学习的运作技巧
小组协同学习要达到最好的效益,必须使学习环境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全体成员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达到协调一致。叭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中的时间、空间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克服开放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见面机会较少、信息反馈匮乏和滞后带来的缺陷。
1、努力优化群体编组
要尽量做到同科学、同职业、同地域的学生优化编组。同科类指的是同届同专业、不同届但同专业的学生,将这些学生编在一起,大致相同的经历,通常会有共同的话题,群体可共享学习资源和信息。如果是相同职业,那么其中大多数人可能是同专业的,比如在检查院法院和公安系统工作的多半是学法律专业的。将居住相同地区的学生编为一组,则有联系方便,易于交流优势。
2、努力优化学习资源环境
创设和优化学习资源环境,根据我们现有的条件,我们认为应将电话、卫星电视计算机三种网络,文字、音像、教学光盘、计算机软件四种媒体,以及电子邮件、
BBS网上讨论、网上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电视直播课堂、面授辅导这六种手段优化组合,形成有机的统一。这样做,一是达到互补的目的,因为各种媒体都各有长短,多种媒体组合,可取长补段;二是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可加深理解和记忆;三是强化助学作用,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合理分工,就能达到助学的最佳效果。由此构成一个强大的教学信息场,形成一个崭新的教育资源环境,各个学习小组真正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环境,才能体现小组协同学习的优势。
3、努力优化学习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把学习的控制权从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转到了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得到了真正的回归。但是由于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成人学生学习动机不尽相同,有的人只想滥竽充数地混张文凭,有的人则在拿文凭的同时也想学到知识,为此需要教师充当导航者,为学生设定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比如通过学习每个成员一方面都能学到与本职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获取与此相等的毕业文凭。不同的动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毅力也不尽相同,有的人有能力也有愿望坚持学习,有的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中途动摇辍学。当学习群体有了共同的正确目标时,就有一股共同的驱动力,大家相互激励,相互提携,从而使个体的行为符合群体目标,最终完成学业。
4、努力优化学习过程
小组协同学习群体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小组每一个成员也不再是一个孤独的自学者,他已被组织到一个复杂的、互相依赖的学习系统之中。尽管个体将不断地从团队中获取学习的能力,但是能否优化学习过程仍将成为小组协同学习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第一是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法是学习的技巧、手段,它指的是怎样从事学习。笨法,事倍功半,妙法,事半功倍。优化学习方法,就是要解决会学,通过优化学习方法,要帮助学习者一方面具有善于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具有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运筹时间,提高时效的能力,具有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见解的能力。
第二,要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据了解近几年的新生相当一部份学生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查询资料,不知E-mail为何物,有60%需要参加远程视频辅导课的学习,大部份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为此要适时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辅导班,传授应用知识。通过学习能逐步达到上网了解教学内容、学习动态,通过网上寻呼老师提问,向同学请教,对自已进行测评等等。
第三,学校应该制作便于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课件。文字教材应当在全面提供课程教学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尽量为学生提示学习方法,介绍必要的案例和其它参考资料。音像教材则主要着眼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提高或解释的问题。CAI课件的内容则应与文字教材内容紧密配合,以强化学生自我练习与检测的能力。
第四、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小组协同学习提供一个在线自主学习与个别化教育的环境,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的、具有丰富教学资源与较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网上教学模式。
作者:刘伟
南昌电大党委书记
周志明
南昌电大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