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志 明
内容提要 : 当今时代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快节奏的时代促使社会以加速度向前发展,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恣态耒面对?本文提出应从简约性思维出发提高思维效率。文章分析并研究了简约性思维的由来和发展,认为该从马赫等人的学说中吸取营养,从思维的简约性做起达到思维的快捷高效。
主题词 : 马赫,简约性思维,思维效率,途径,方法
如果说军事领域里时间就是军队,那么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里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财富。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是技术密集型加强,整个社会生活全方位地充满了技术的渗透。因而时效性就成为人们思维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市埸经济条件下许多情况的出现往往始料未及,因而应付突然情况处理突发事件这是许多人都需要面对的。如果反应迟钝或犹柔寡断,就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而要求我们的思维必须快速高效。
化繁为简,变滥为约 ,乃是提高思维效率的第一要义。德国资产阶级军事家兴登堡说:“在战争中.只有简约才能获得成功。”《汉拔尼━━战略之父》一书列举的九项军事原则中,简约排行第三。法国军事巨匠拿破仑总结他行伍一生的经验说:“我能够在别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和采取什么行动,这完全不是冥冥中有什么灵感降临,而是思考对我的启示。”拿氏说的思考,其中很大成份得益于他思维的简约性。
今天,我们已步入了信息时代,尽管智能计算机已经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但这也只是延长了人的智力,并不能也没有替代人的大脑。我们知道,在激烈的社会生活中,要快速高效地运筹帷幄、设谋定策,必然取决于人们的思维速度和效率,因此思维方法的删繁就简,思维要素的优化组合,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人们的青睐。
一、简约性思维的历史溯源
简约性思维的创立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他在《反射光学》一书中证明了一个科学事实,即:如果光线通过空间是均匀的,那么光线就以常速行进,从而取得最短的途径。根据这一反射现象,引发了许多哲学、美学以至神学方面的遐想。古希腊以后的一些哲学家们提出,大自然是以最短捷的可能途径运动的。培根的老师格罗塞特斯特则认为,自然总是以数学上最短和可能最好的方式行动。之后,瑞士数学家欧勒又从科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简约的原理,甚至断言,上帝已经按照这个原理构造了宇宙,而这种原理的存在本身就证实了上帝的安排。法国的力学家拉格朗日第一次用具体形式将这个原理表示出来,这个形式就是:对单个质点而言,质量、速度和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的乘积的积分是一个极大值或极小值,即对于这个质点所取的实际路径而言, fmvdv必须是极大或极小。到了19世纪的下半叶,奥地利著名的科学哲学教授马赫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经济思维原则:即关于思维形式的经济性质、科学是对事实的陈述、科学的经济功能、简约性作为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等科学经济原理。
纵观科学史上一些科学家对简约性思维的论述,大体可分成这样几个阶段:其一是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直观阶段,即在缺乏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凭主观猜想得出了带有普遍性的结论。其二是科学阶段。从 16━19世纪一些数理科学家把简约性当作科学理论,并给出了具体形式。其三是理性阶段。即马赫以及受其影响的阿芬那留斯、爱因斯坦和海森堡、鲍利等人,他们将简约性思维辅之于理性的科学内容。毫无疑问,马赫及其思维经济原则是简约性思维的集大成者。尽管有些观点在爱因斯坦看来还“的确有点浅薄”,但在列宁以批判俄国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为主旨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18年后的1926年,爱因斯坦依然认为它“可能包含有部分真理”。这就很值得深思了。“思维经济原则”依然有其正确的可取的地方,可以说这也是它之所以在上世纪初能风靡世界领风骚数十年的原因所在。
二、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与简约性思维
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与简约性思维异曲同工,只不过是措辞语言的不同而已。“思维经济原则”的有关观点,是他在 1868年关于《液体的形态》讲演和其后的《功守恒定律的历史根源》中首先明确提出的。1882年、1883年分别在他的《论物理研究的经济本性》和《力学》中作了详细的说明,三年之后又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总括起来,马赫的经济思维原则有如下的内容:
其一、思维形式具有经济的性质。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发明。科学的名词术语表现了高度的经济作用和在科学中的适应能力。他认为数学和化学符号、音乐符号都是语言的一部分,并认为建立一种高度普遍化的语言是可能的。
相反逻辑则具有不完全的经济特征,因为经济要求比逻辑要求更进一步,他把逻辑仅仅作为消极的规则看待。
而数学最有力之点或者最合理之处就在于它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思维消耗,而这又集中地表现在演算方面的节约和经济性。比如四则运算中的乘法是加法的简便方法,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代数又是对任何数的代替。
其二、科学具有经济功能。他认为一切科学都是通过事实在思维中的模写和表现来代替经验,这样的模写较之与经验直接接触更为简易,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表经验。他认为这种经验功能是贯彻整个科学的。因而可以把科学看成是一个最小值问题,这就是化费尽可能少的思维,对事物作出尽可能多、尽可能完善的陈述。
在他看来,普遍的自然规律是对经验事实所作的经济描述,虽然自然规律不能归属于自然界,自然定律只是心理要求的产物。一切自然规律只不过给人一个“简单扼要的指向”。而人们则可根据自然规律对相关的自然现象在思维中省力地、完整地加以模写和表现。虽然它并不直接给我们关于自然事物的普遍知识,而只能帮助我们在经验中简单而便利地去寻找自然事物的具体知识。他还指出数学函数表达的定律是最大限度的经济,因为它不能进一步简化。
其三、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要坚持经济思维原则。认为凡是有价值的知识,在人类短短的生命及有限记忆的条件下,只能通过最高的思维经济才能达到。科学本身只能将最小劳力的追求作为它的任务。因此他要求科学家要象商人那样,善于体会和应用思维经济原则。因为,无论什么商人都希望用尽可能少的资本,尽可能少的劳力,尽可能短的时间,赚尽可能多的钱。科学家也应该在他的研究工作中,用尽可能少的思维消费,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尽可能多的效益。
其四、简约性和经济性是评价科学理论的原则。在马赫看来,人们对经验事实越能简单而经济地加以模写或描述,则对于所模写的对象的认识越深入越完善,对于科学研究上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
此外,马赫还认为,思维经济原则是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思维经济原则不是先验的,它有一个形成过程。它的形成,一方面从追求物质生活利益的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是从“不自觉地、本能地”追求理论知识的发展中产生的。它不是某个个人所创造的,而是在种族发展中通过许多代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当然需要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解释复杂现象,也需要将复杂的公式,简化为最简单的公式。但这种“经济”亦即节省的思维是以承认并反映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经济的思维”才是正确的。马赫的“失足”之处就在于,他在感觉“经验”的幌子之下否认人类认识的客观前提,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世界是由感觉要素组成的,科学不是揭示客观规律、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只是对感觉要素的函数关系的模写。于是含有真理颗粒的“思维经济原则”掉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上世纪初,列宁在《唯批》一书中,就巴扎罗夫、波格丹诺夫等人把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当作认识的基础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对于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抵制俄国的马赫主义者们企图以马赫的学说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偷运主观主义货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如同不能把盆里的孩子连同脏水一起泼出去的道理一样,不能因此就否定“思维经济原则”还有合理性的一面。我们应该在坚持列宁对“思维经济原则”中的主观唯心主义作清算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认真发掘和研究其合理的成份,唯有如此才是真正地坚持了唯物主义。
虽然马赫学说最初曾遭到冷落甚至嘲讽批判,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此后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马赫的哲学思想居然达到了世界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科学方法的实证观点广泛地为许多科学家所接受,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爱因斯坦和布里奇曼。马赫哲学不仅影响了学术界,而且还影响了奥地利和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甚至可以说对上世纪初新物理运动起过某些有益的启蒙作用。
三、简约性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简约性思维是极其有益的。爱因斯坦在 1916年悼念马赫逝世的文章中说:“我甚至相信,哪些自命为马赫的反对派的人,可以说几乎不知道他们曾经如同吸他们的母亲的奶汁那样吮吸了多少马赫的思考方法。”简约的方法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方法,它往往内函着浓缩的意境、本质的轮廓、形象的典型和事物的图谱。其简,为精致的“简”,其“约”,则是富有高度理性分辨力的约。正因为它有这些特性,因此它格外受到当今时代许多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现代社会里,在激烈的市埸竞争中,要提高人们的思维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贯彻简约性思维原则。
首先,思维的简约性表现为思维策略的优化。
马赫认为:人的寿命有限,能力有限,除了用巧妙的思维和谨慎积累、经济地整理过的无数人共同的经验外,再没有什么名符其实的知识能够集中于单个人的心中。马赫在这里讲的“巧妙的思维”“谨慎的积累”“经济地整理”都是讲节省、高效的意思,经过如此处理的经验,应该说是非常可贵的。事实上,当我们面临着众多的思路,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应该每一条都去试一试,而应该依据经验选择最有希望的思路,即利用过去经验的成就来节省推理的时间和工作量。当我们思维的对象复杂庞大,维数和约束太多,则应该将大系统分成若干细小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圆满解决为止。当对某个问题百思难得其解,不妨利用与此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并联系其各种边界或先决条件来思考。有些问题从初始态到目的态之间路径比较复杂,即宜取逆推的策略,所谓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上述方法各有长短,如能形成互补结构,思维的简约性则能较快达成。
其次,思维的简约性又表现为逻辑简明性。
逻辑的简明性是我们提高思维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我们所面临的种种事象都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我们如果不运用分析的方法把他们抽象化,如列宁所讲的“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末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加快我们的思维进程,就不能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把握事物,而必须首先对它进行抽象即从特殊上升到一般,个性上升到共性,在头脑中造成一种较之事物本身大大简化了的对象,唯有如此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该事物。由于这种逻辑简明性乃是对事物本质层次的认识,它经过抽象概括的过程,即是说经过了思维主体对覆盖在思维客体表层的杂质进行清洗,进而达到净化的工作,所以它本身并不“经济”简便,而是件复杂的要花力气的工作。
思维的简约性和逻辑简明性从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上,应该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殊途同归。从“出身”的不同进而苛求方法论意义上的差异,是毫无价值因而也是没有必要的。
第三,思维的简约性还表现为思维的效益性。
思维的优化和简明,目的是为了增加思维的速度和准确度。这是高效率地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思维简约性的灵魂所在。
如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要采取费力最小的手段来实现目的一样,人们的认识、思维也必须按照费力最少的原则。我们不能因为马赫和阿芬那留斯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而拒绝接受他们的这些真知灼见。这是因为,思维费力最小的原则其反面就是费力最多,思维的敏捷性的反面就是迟钝性,显然这与我们今天的时代是格格不入的。
思维的效益性必须具备敏捷性。现代社会,机遇稍纵即逝,人们在商战中赛智斗谋,无论多么有预见力的人,都不可能把未来的细枝末节都描绘得清清楚楚,故而,制胜之法,不可先传,庙算之策,不会是包打胜仗的天书。置身于商场,临机应变,快速决断,方是用谋取术之正本。
思维的效益性还体现在思维的准确性。列宁在《批唯》中对此是持有肯定态度的。他说:“人的思维在正确反映客观真理的时候才是‘经济的'”,可以说这是思维效益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离开了准确性,如同南辕北辙,思维的速度越快,离目标即越远,效益也就越差。
四、思维效率达成的途径
简约不是简略,不是简单,而是以简代繁、以少总多。它要求抽象概括,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约而不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兴登堡讲: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那么怎样达成呢?
第一,拓展思维的流畅度。
简约性的思维必须是消耗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大的效益。思维流畅度正是测量思维简约与否的尺子。它具有发散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形式。其特点是思维进程通畅无阻,思维方法立体交叉,思维结果独特新颖。不仅有举一反三的功能,而且能从某一个思维层面跳向另一个甚至几个思维层面,从而形成立体交叉的思维之网,进而上升到独特的创新阶段。加强思维的流畅度,关键是要潜心研究思维对象、方法之间的相似律、接近律和对比律;尤其要克服思维主体头脑上的思维痼弊和防止思维钝化。
第二、增强思维的敏锐度。
思维的客体总是与思维的主体相矛盾的,只有具备了思维的敏锐性,才能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并达到思维的高效率。当今社会 ,强大的信息流已成为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只有增强思维的敏锐度,才能趋利避害地利用它、驾驭它。商战中各类信息的价值常常孕含在矛盾的色彩之上,得到的往往不是需要的,这种情况光靠技术手段或经验判断是无济于事的,这取决于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思维还必须具有批判性和深刻性。只有那些敢于独立思维的指挥员,才能见微知著,见显知隐,从已知中透视出“未知”。达成敢于独立思维的敏锐性,从方法上讲,一是要通过正误对比,反砚思考并在短时间内精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情报;二是在宏观的指向性和微观的准确性方面提高效益;三是要对确实的信息情报进行抽象概括,使之从现象上升到本质、从偶然上升到必然,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第三、加大思维的跨度。
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思维效率,不能不超出常规地省略某些思维阶段,加大思维的跨度。这种跨越性思维主要依赖于思维主体博采百家之长熔于一炉这个主观前提。只有在完完全全地消化前人和今人的有益的经验并从诸多的经验中抽象出带普遍规律的结论的基础上思维,方能博达精深棋高一筹。 1950年9月,麦克阿瑟提出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的方案,其时无论华盛顿的高层军事首脑,还是美远东军总部的高级将领都持反对意见,认定仁川登陆毫无取胜的希望。麦克阿瑟以其创造性的大跨度思维方式,力排众议,认为:诸位觉得不能实施仁川登陆所列举的各点,按正常的思维确有道理,然而这也正是取得奇袭效果的理由所在。因为敌方的司令官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我们竟会如此鲁莽。后来,战争的实践证明了麦氏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妙着的求取,正是麦克阿瑟不循常法,思维讲究跨越的结果。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简约原则作为一种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因为:一个科学思想越是深刻,它便越是简化。
此文刊登在《南京电大学报》 200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卷38第285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版
2、《爱因斯坦文集》卷1第212页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3、侯鸿勋 郑涌《西方哲学家评传》第八卷第330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
4、周志明《军事思维效率引论》第54页 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 :周志明,南昌电大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哲学,思维科学和现代远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