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教育形式下《电大英语》课程的组织和设计
                           
请用鼠标双击文章

                                                                    

 向艺芬

    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未来的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最大的特征就是高等教育的开放性。高等教育的开放势在必然,而这也正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最大优势。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要求。世界教育改革的最大成就莫过于"终身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建立,而远程开放教育正是适应和满足了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一、现代开放教育教学方式与电大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
    众所周知,传统电大教学最开始是由人们通过信函、广播、电视等形式来实现的;后来成人学生逐渐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业余时间,专门到电大接受面授教学。面授教学,即以课堂为授课地点,以教师一人讲课为主,辅之以学生的发言和布置作业。而现代意义的远程教育,主要是指基于WWW平台的利用,建立包括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多媒体远程教学方式。因此它具有灵活性、内容丰富性、教学形式新颖性、对象广泛性、传输快捷性等优点,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产生深刻的"信息革命"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青睐。
远程教学是现代远距离开放大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处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之中,教师面对学生,教材、教师、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目前电视大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仅仅增加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等远程辅助传播媒体。广播电视教学虽然是时实的,但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近几年我们根据开放大学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初步实现了既双向,又实时的远程教学系统。不断开发远程教学手段,适应开放教学需要。
开放教育提倡逐步向网络化学习转化。网络学习可以寻求一种文字教材无法实现或文字教材不能有效地完成的事情;网络学习可以提供有层次的、虚拟的教学环节,诸如自我构建的图形、模拟实验、卡通片的制作等;可以为网络教材进一步提供热线连接;可以获取与面授传递形式同样的现成的教材与评议;能够应用超文本形式,获得补充性的、不同类型的教材,是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的材料。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教师的角色却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师除了重点施教的教学内容外,最好能设计学生自我引导式的学习活动,每学完一段落,应提供学生自我反馈或测验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让学生在测验不通过或不及格时,能有补救学习的机会。目前随着网络学习的逐渐形成,技术人员正在采取和设计一些有效的工具,采纳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便能够使学习者定期测定自我学习的进展情况,测定自己对一些主要概念的理解程度,特别是通过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是否掌握了实现未来学习目标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通常我们习惯把学生的自学与跟老师学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人们常常看不到学习的本质,其实任何学习在本质上都是自学。跟老师学如果离开了自学,除了鹦鹉学舌般地学到点东西外,是什么也学不到的。中国有句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实际上就点出了学习的真谛。在这一点上,我们应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决不能再把"老师没讲,所以我不会"的思想带入现代开放环境的学习中来。

 

    二、开放教育《电大英语》面授辅导课程的组织和设计


    英语课程内容包括课时计划内的内容教学,计划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音象课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配合,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批改,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它不仅是作为一门学科,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因此,英语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懂得去学英语这门学科,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教学生灵活地记忆词汇和语法,而不是刻意地让学生单纯地记忆语法、词汇而忽视了其在句子和文章中的具体运用。Joseph.A.Devito在1983年出版的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交际模式,特别强调了经验场和环境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还有其他的外语学者,也同样提出使语言课堂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可理解语境输入。我国外语教育学学者张正东特别强调环境是制约外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完全达到学习英语的轻松环境,但是我们教学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制造一种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消除学习英语所带来的枯燥感和紧张感,而能够愉快、自如地用英语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的话。一旦学生培养起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的教学也就不再如从前那样强人所难了。


    在教学内容以外掺杂必须的课外内容,目的同样也是引起学习课内内容的兴趣和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拓宽视野,达到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现有知识的作用。例如我在上《电大英语》(二)时,为了突出强调"现在完成时"作为一种时态在使用上的重要性和经常性,我特地引用了托福考试复习题中听力部分经常出现的运用了"现在完成时"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型在美国口语中经常出现,学生一听起来就觉耳熟,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他们学了就能用得上,因此,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教学的预期效果也达到了。
听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长抓不懈,尤其在开放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必须力改以往认为听力和面授完全分开的作法。我们说听力课并不仅仅是在语音室上课才算是上听力课,作为教师,我认为面授课堂就是听力课堂,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随时随地和学生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告诉他们你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布置作业,也许你可能会问,学生不懂怎么办?没关系,慢慢来,刚开始不懂我们可以逐句逐句地翻译给学生听,每天上课都有很多重复的话语或者是有意识去重复已经说过的英语,那么,学生就能慢慢地听懂,熟悉和适应。


    英语多媒体学习教学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是一个长期逐步摸索和实践的过程。必须在分析教学学习内容、学生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媒体信息,设计媒体结构,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在这一点上,英语教师必须和电脑技术工作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平时就必须注意搜集有关素材,并且亲自尝试运用、学习许多名牌高校出版的英语学习软件,如《走遍美国》《随心所欲说英语》《英语电影风暴》等等,学习其中好的教法和灵活的教学形式,将其结合我们电大教学计划要求学习的内容,再加上电脑技术人员的配合,我想,一场环境英语的教与学的活动即将展开。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逐步应用于英语教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接近自然的虚拟学习环境和交流、交际的环境,为广大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它能够提供最广泛的英语阅读学习资源,教师除了可以把自己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在平台发布以外,还可以把因特网上的相关资料下载到平台上帮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又可以提供各种外部链接,方便学生做进一步的钻研;其次,它能够提供支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工具,如提供查阅单词的工具(如电子词典)、翻译的工具(翻译软件)、交流的工具(如聊天室)、记笔记的工具、获取信息的工具(搜索引擎)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阅读学习和实践;再次,它能够提供各种学习策略,如情景式、角色扮演式、协作式、辩论式、十字交叉式等,这些学习策略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它能够支持教师以同步(如在聊天室内交流)或异步的方式(如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突破了传统课堂环境中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通的局限,甚至能够建立一种全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可以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字面理解。学生可以轻松地运用系统中集成的电子词典,查找英文单词,系统会自动给出发音、中英文对照的例句、同义词和反义词。字典还具备测验功能,按照艾宾豪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提示学生合理复习。


    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英语教材。传统的英语文字教材及辅导材料的内在结构是线性的,与学生的联想式的阅读习惯相矛盾。用超文本技术把阅读材料按非线性的方式重新组织,会更加丰富学生对其的理解,如可以把关键的词汇和段落以热字的形式链接起来,学生将会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例如可以欣赏阅读材料中描述的世界各地的风光,观看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观看文中不易理解的科学实验、公式、定理等等。如果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旅行线路,计算机还可以通过动态来演示这个过程,这是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述很难以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从材料中所获得的信息,会比教师仅凭口头上讲授的丰富地多。


    2000年12月12日,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香港公开大学发表演讲。她指出,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科学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生产、交换和服务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的作用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预见,下世纪初,网络将遍布世界各地,地球上十几亿人将会在互联网构筑的平台上生活、学习和工作。互联网引入教育领域后,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学习,都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现代远程教育为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效形式。作为电大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Copyright@南昌广播电视大学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ncddncdd2002@163.com 电话: 0791-6287145  地址:广场南路156号